收藏孟子网|注册 |登录
简体中文  繁体中文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圣地游记 > 游记攻略

归法与归僧——印度佛教圣地游记之二

时间:2014-08-17 14:28:17  来源:  作者:未知

 

 

    印度佛教圣地游的车轮滚滚向前,如同转动的法轮,把我带到一个又一个释迦牟尼的足迹曾至的地方:鹿野苑,第一次对五比丘讲经说法;王舍城,弘扬佛法最重要的场所;那烂陀,世界第一所佛教大学的遗迹;拘尸那迦,释迦牟尼涅盘之地……
  往事越千年,我的思绪也被带到了2500年前的昨天。

  释迦牟尼曾贵为太子,但却舍弃荣华富贵,抛妻离子,出家悟道。出家时他已经29岁,经过6年的勤修苦练,终于获得菩提道果,知晓世间一切事,具备了广大的神通。这时,他已经35岁了。


放眼周围,只他独身一人,就连原先陪同他修炼的5位宫中之人,也因他舍祛苦修以为他半途而废,因而离他而去。此时,他上无片瓦,下无寸土,身无分文,甚至连一件完整蔽体的衣服都没有。他只有一颗慈悲心肠,怀一腔道法精妙。如何解救苍生、播撒无上正觉于人间呢?

  释迦牟尼认为,诞生了佛教,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,虽然光芒万丈、普照大地,但教义的传播必须有先有后,太阳最先照耀的是高山,然后辐射大地,最后及至幽深山谷。

  “一个篱笆三个桩,一个好汉三个帮。” 释迦牟尼首先选择了5位原先陪同他的宫人,找到了他们,对他们讲:“我如良医,知病说药,服与不服非医咎也。又如善导,导人正道,闻之不行非导之过也。你们要超脱生死,悟得无上正法,就跟我修习无边佛法吧!”5人完全倾倒在他的说法之下,成为释迦牟尼最早的弟子,史称“五比丘”。

 

阳光普照到的高山,必定是强盛国家的君主和王公。当时印度分为16个国家,释迦牟尼所在的迦毗罗卫国只是一个小国,最为强盛的国家是摩揭陀国,位于菩提迦耶100千米之外的王舍城。摩揭陀国王频婆裟罗虔诚地接待了他,尊称他为“佛陀”。佛陀宝相庄严、威光赫赫,在国王面前洋洋洒洒从人生苦短讲起,及至“四谛八圣道”、因缘会际、臻至无“我”境地。一番宏论雄辩,说得国王豁然开朗,当即获得“法眼净”,表示要倾国家之力供养佛陀和比丘僧,终生供奉饮食、衣物、卧具、汤药,希望佛陀长住王舍城。同时,国王命人为佛陀净水扫街,举起华盖,驾马乘车,一时间,佛陀在摩揭陀国声望日隆,皈依佛门的弟子骤然增加。

  释迦牟尼在摩揭陀国获得了极高的尊崇,也获得了众多的称谓,以表达对他的崇敬之意。佛陀是最常用的一种,是梵文Buddha的音译,意为“觉者”、“智者” ,是对佛教信仰的始祖的尊称。后亦泛指大乘佛教的终极果位。大乘佛教承认有三世十方诸佛,乃一切众生悉有佛性,皆可成佛。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智者,以示佛祖曾经是迦比罗卫国释迦族的太子,后悟道成佛。如来佛,或如来,源于“如法走来”,顺着成佛的道路,来到佛地之意。世尊,指佛能分辨一切事物,能破除一切执著,真正大自在、大解脱,是世间所尊敬的人。还有其他称呼,例如世间解:世界上所有事物无所不晓;天上师:不仅教化人类,也教化诸天,为天上诸神的导师,等等。

佛陀采取的下一个步骤便是说服王公大臣信仰佛教,特别是一些婆罗门教、拜火教、耆那教等不同教派的首领,转而相信佛教的教义和理念。他相继说服了阿般提国一位十分富有、学识渊博、精通典籍的婆罗门教徒迦旃延信奉佛教。迦尸城一位富可敌国的富商的儿子——耶舍,由于失恋而痛苦无比,拜倒在佛陀面前寻求解脱,佛陀对他宣讲了十二因缘,人的意志由无常、苦、空、无我等组成,聚集成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在生命体中,成为“五蕴”。五蕴不随人的意志而转移,变化无常,转瞬即逝,爱而为恨,欢乐转为悲哀,今朝的红颜化作明日的枯骨。一旦放下虚无的“我”,则世间种种表象也都淡然化去,心中尘垢也得以洗净。一席话,说得耶舍心悦诚服,甘心成为了一名比丘。

  佛陀弘扬佛法的另一个重要手段,便是争取广大的人民接纳佛教的教义。当时占据统治地位的婆罗门教,一向主张天生有命,前缘注定,富贵者生来富贵,贫贱者终身劳苦。佛教的出现,从一开始便具有反婆罗门教的特征。它以缘起论反对婆罗门教的梵天创世说,以众生平等思想反对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,以无我论反对婆罗门教的"梵我如一"论。因此,佛教吸引了广大下层群众,同时也得到各诸侯国家统治者的大力支持,一时间声势浩大,流传广泛。

 优波离是迦毗罗卫王宫里的理发师,从种姓上属于首陀罗阶层,家里世代为奴,生来低人下气。佛陀对他说:“我所传佛法,讲究平等慈悲,不分高下,只要根正心静,按照佛的教诲修行,不论出身,都能获得正觉。” 优波离立志出家。后来,迦毗罗卫王宫里几位王子也出家修行,发现原是宫里奴隶的优波离竟然是他们的师兄,感到十分茫然。佛陀教诲说:“佛门依照持戒的时间、好坏来分先后,并不在乎富贵贫贱。世间本来无‘我’,又何必心存傲慢之心?” 王子们顿悟。优波离一生勤奋修行,后来成为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,被树为持戒的楷模。

  佛陀曾贵为太子,在本国有着无上的影响力。在本国宣传佛法,传播教义,便成为理所应当的事业。在离家出走十二年以后,这位昔日的太子,携众多比丘和弟子,重返故土。佛家弟子们穿着简朴的袈裟,托着钵盂,慧眼低垂,即安详宁静又威严神圣。


回国之后,他说服了国王的国师、自己堂兄弟,甚至自己的爱子,以至于宫中的下人,都来信仰佛教,崇尚佛法。相传释迦牟尼有十大弟子,又称释迦十圣,是释迦牟尼亲传弟子中的杰出者,各有所长,是释迦牟尼传法布道的使者。舍利弗博学多才,善解诸疑;目犍连神通广大,神足轻飞即能速达;富楼那擅于辩论,说法巧妙;须菩提好人空定,善辩空义;迦旃延精研探义,敷演教化;大迦叶专于修行,被尊为第一祖师;阿那律是释迦牟尼的堂弟,因修炼过勤而双目失明。但他勤修不缀,终于修得天眼,能见十方世界;优波离出身低微,但终身奉行戒律,无所触犯;阿难陀也是释迦牟尼的堂弟,心记佛陀的一言一语,被尊为二祖;罗睺罗是释迦牟尼之子,颂经勤奋,实不辱父望。

  这其中,阿那律和阿难陀是释迦牟尼的堂弟,罗睺罗是释迦牟尼之子,富楼那是迦毗罗卫的国师,优波离是宫中的理发师。其他如迦旃延、大迦叶等均是诸国的王公贵族,舍利弗和目犍连贵为婆罗门的俊才。

相关文章
    无相关信息
精彩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