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藏孟子网|注册 |登录
简体中文  繁体中文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圣地人文 > 风情逸事

孔子植桧

时间:2014-08-16 23:42:16  来源:  作者:未知

 
    孔子轻视体力劳动。他的学生樊迟向他请教种庄稼和种蔬菜的技术,他不仅不教他,反而骂樊迟是“小人”。可是,孔子也不是一点体力活不干的,比如说他就曾经栽过树。
    曲阜孔庙大成门后台阶旁现在生长着一棵高大挺拔的桧树,紧挨此树有一枯烂的桧树桩,相传这就是孔子亲手栽的一棵桧树。
    孔子生活的时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,他亲手栽的树虽然死了,树桩却依然存在,足见桧木的坚硬,耐腐烂,怪不得孔庙的桧树都是那样的竞相争高、亭亭玉立,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。
    过去,封建文人曾对孔子栽的这棵桧树加以美化,甚至神化,借以愚弄群众。有的史籍说,此树“国有道,则荣,国无道,则枯。”就是说国家出了一代贤明通达的国君,这棵树就长得津津乐道、根深叶茂,一旦出了一代荒淫无耻的昏君,这棵树就悲观厌世、枯萎死去,并进~步用隋文帝和隋炀帝作了比较,加以证明。隋文帝是有道国君,这棵树就长得十分有生气,隋炀帝是无道的昏君,这棵树就悲愤地死去了。这种说法显然是无稽之谈,荒唐得很,不过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人们的爱憎态度。
    现在生长得很茂盛的这棵桧树是清代雍正年间栽种的。距今二百五、六十年,足有合围粗,如此算来,孔子生年至兮已有二千五百三十五周年,那么正好可长雍正年间所栽的这样的十棵桧树。据此,前面所列的“荣枯说”也可能有几分道理,或者说也可能有一定的根据。因为最初是孔子在这里栽的桧树,枯死后,人们非常惋惜,于是在旁边再补栽上一棵,如此循环,以至清代,这不成了有枯有荣了吗?
相关文章
    无相关信息
精彩推荐